[家長們來討論] 2030年雙語政策,對我的孩子來說真的有影響嗎?

自從幾年前政府公布 2030 年雙語政策後,支持與反對政策的聲音都出現了,正方的聲音如,北市學前及國中小教育協會理事長陳婉貞,她表示「語言的學習愈小融入,對孩子的學習效果是最有幫助的,以國際觀和孩子的發展來講,是有很大幫助。」反方則是部分教育團體,擔心兒童有成績壓力的年齡層往下降到幼兒園孩童,而有部分雙語學校為加強成果表現,更禁止幼兒在校內使用母語,造成孩子無法流暢地表達想法。

作為全世界超過數十萬幼兒英文啟蒙的 Lingumi ,我們想用這篇文章來分享我們的看法,也想跟家長們一起聊聊,透過這篇文章,家長們會了解:

  • 現行 2030 年雙語國家政策對幼兒英文的影響
  • 還有 8 年,為什麼幼兒會是被影響的最大族群 
  • 雙語國家政策,真正想要達成的是
  • 把握孩子學英文的黃金時期

現行 2030 年雙語政策對幼兒英文的影響

依據行政院所公布的資訊,將透過「從需求端全面強化國人英語力」、「以數位科技縮短城鄉資源落差」、「兼顧雙語政策及母語文化發展」、「打造年輕世代的人才競逐優勢」等4項推動理念,打造台灣成為雙語國家。 

與以往推動的雙語政策不同之處在於這次是為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而非以考試為目的;重視提升國人英語力,而非僅有硬體環境的建置;盼帶動全民學習英語的風氣,而非僅針對學生。

看起來很正常,而真正引起反對政策的聲音是,刪除「幼兒園不得採全日、半日或分科的外語教學」規定,等於是並鼓勵雙語或英語科目融入幼兒園課程內。翻譯年糕:變相鼓勵雙語幼兒園的風氣,讓雙語幼兒園加強宣傳英文教育的重要性。

灰色地帶的雙語幼兒園

目前在幼兒園實施英語課程及聘請外籍老師是違法行為,但因為市場上有雙語幼兒園的需求,所以才會有強調英文課程的雙語幼兒園存在,這在幼兒教育界,一直是灰色地帶。

許多擔心幼兒教育的團體,害怕幼兒階段過度學習外語,會排擠學習其他重要認知、情緒和技能的時間,影響幼兒發展,多次公開抗議。立法院在 2021年8月18日確認修法幼兒教保及照顧服務實施準則,刪除最有爭議的「幼兒園不得採全日、半日或分科的外語教學」規定,但同時也新增了許多補充說明,以第13條第四款最為重要

四、有進行外語教學之必要者,應以部分時間融入教保活動課程,並符合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不得以全部時間為之,或以部分時間採非融入方式進行教保活動。

這款新的說明,明白點出全美語幼兒園或是以雙語為主打的幼兒園,明顯違法。政府不希望在兒童在國小三年級正式接受英文課程前,就陷入考試成績的思維;幼兒園、國小一、二年級學習英文的方式,應該以互動遊戲的方式,培養孩子對英文的興趣👍。

還有 8 年,為什麼幼兒會是被影響的最大族群 

2021年的現在,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些單字,開始習慣用英文來代替,例如:家人孩子一起出遊住宿時,我們會說等等先去 check in 放行李,或是跟孩子一起用餐時,孩子因為想吃的餐點太多,還會主動問家長可不可以一起 share 分著吃。(當然還有很多例子,歡迎跟我們分享)

孩子的這一代,因為科技裝置、跨國文化的影響,平均來說是在生活各面向接觸英文最廣泛的一代,孩子會的英文單字有時候比阿公阿嬤還多😅,想想看 9 年過後,配合政府的軟硬體政策如:雙語觀光環境、外國人相關法規文書雙語化、政府推動的教育平台 Cool English 等等,孩子的平均英文程度會比家長們這一代來得好,在生活中會有更多自然使用英文的情境,所以幼兒絕對會是被影響的最大族群。

2030 年雙語國家政策,真正想要達成的是

如一開始在政策提到的:與以往推動的雙語政策不同之處在於這次是為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而非以考試為目的;重視提升國人英語力,而非僅有硬體環境的建置;盼帶動全民學習英語的風氣,而非僅針對學生。

讓英語生活化,在日常生活中能自然使用,不再是以考試為導向,相信是歷年來英語政策 1998 年全面試辦英語教學、2005 年將英文提早到小學三年級的共同目標,2030 年雙語國家政策,似乎是我們能以鼓勵、互動性的學習方式最接近目標英文生活化的一次。

把握孩子學英文的黃金時期,英語生活化

許多研究顯示,幼兒時期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時間,而學習外語的效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兒童在5-10歲時腦部會進行一次大掃除,為了把用不到的功能清掉,所以在5歲前若沒有足夠的語言刺激,後面將花更長時間學習。

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在學齡前可能連母語都說不好,怎麼有辦法好好說英文呢?但幼兒時期的雙語教育,目的在扎根而非收成。要打造雙語國家,理想的學習環境應該是能自由使用母語也能同時吸收外語,並與生活結合,先培養語感和興趣,再透過重複練習和不斷的累積,才能發展出雙語思考能力和邏輯。因此,只在學校練習英文是不夠的,讓孩子能在家練習和學以致用,將英語生活化才是解決之道。‍

Lingumi 是英國教育部推薦學齡前兒童英文學習APP,我們透過互動性的學習遊戲、AI 語音技術以及英文口說任務,幫助孩子自信開口說英文,註冊可以免費試上五堂課,推薦你跟孩子一起試試看,我們也有幼兒英語教材幼兒英語部落格持續提供教材資訊,成為家長最棒的後援!

若家長自己英文不好,怎麼在日常陪孩子學英語?

許多家長會擔心,雙語教育是否會造成國人更多壓力?我的孩子是否能跟上「雙語國家」的腳步? 親子天下專欄文章便提供親子共同培養興趣的方法:

  • 成為孩子的同學,與孩子一起「學」英語,而不是「教」孩子英語。
  • 利用閒暇時間「玩」英語,即使是上學路途短短的15分鐘,都可以說英文。
  • 打造英文環境之外,親子共學才是重點,爸媽自己先敢說敢講,孩子就敢開口!

▻ 延伸閱讀:Lingumi 數位講座 | 家長英文不好,如何創造孩子的英文環境?

▻ 延伸閱讀:5個方法幫助家長,讓孩子自然喜歡上英文

許多的改變的推動,往往不是最完美的,需要許多人的正反面建議,持續地接受大家的建議修正後,才會被大家接受並視為理所當然,像是資源回收的分類及騎機車戴安全帽的例子,都是有反彈 ➡ 修正 ➡ 接受的過程喔,歡迎跟我們分享你對 2030年雙語國家政策的看法,對 Lingumi 有任何的建議,也請家長們多多給我們建議,我們會持續修正的。

幼兒英文課程

家長們對於2030年雙語政策的想法:

兒童快樂學英文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如何將英文融入生活中更重要~唯獨平常多接觸才能更接近世界!目前使用Lingumi軟體,小孩輕鬆玩英文,父母也不用擔心自己教到錯的口音,重點是小孩自然而然學會簡單句字與單字!

2030雙語國家政策,跟我回台北以後的工作非常相關。 在我的理解中,雙語國家的最終目的是營造一個可以用雙語做基本溝通的環境,讓台灣變成一個國際友善的地方,另一方面也是打開孩子的視野,讓他們擁有更多的資源,而不用因為語言的侷限而止住他們對各種知識及資訊的探索。 其實雙語國家這個政策並不是無法達成的任務,只是2030年要達成一直以來我都覺得太過倉促。 雙語國家政策一喊出來,在各地都在嘗試各種不同的雙語教育方法,無論是沈浸式(immersion)、全英語、CLIL或是其他的各種流派,都各有不同擁護者,就看你的地方政府或是當時的教育部跟哪個機構哪個教授合作,每種流派各有春秋,在此不做太多評論。 目前雙語教育開始在各地實行後,我有注意到一個趨勢,就是把雙語教育再定義得更清楚 雙語教育不等於英語教育。 在5年前很多公立學校開始在嘗試雙語實驗,很大部分就是用外師去進行全英語的英語教學,無論是主題式、延伸式、浸潤式的課程,反正就是以增加小孩跟母語人士溝通的機會,或是增加英語課的時數,希望能夠讓小孩的英文程度變好,可以雙語溝通。 近年可能是由於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學科及語言整合學習)盛行,大量鼓勵英文老師或學科老師用英文去跨學科執行教學,因此也慢慢的轉變成不要求全英文,中文英文都很重要。其中很大的原因不只是由於授課的老師本身語言能力還未準備好(或是心理障礙),也包含了學生要必須要能夠理解授課內容才是有意義的學習。當授課的內容牽扯到學科知識,有些較深的內容和或是需要有深入的討論時,如果堅持要用英文來溝通,那絕對會需要一定程度的英文基礎。 一位著名的語言學家Steven Krashen就對於第二語言習得做過很多的研究,他一再強調comprehensible input(可理解的輸入)對於語言學習的重要,當然這個可理解的輸入不一定是指要用中文去翻譯目標語言(在我國是指英文),可以透過各種方式的輔助,例如圖片、身體動作、影片、實作體驗等來達成。 講了這麼多,其實我是想表達,雙語教育中,中文並非完全不能存在,用英文輔助學科的學習也不是完全做不到,就是老師要花很多時間來備課就是了(因為新課綱並沒有把雙語教育特別納入,所以要做雙語教育都要靠授課老師自編)。 針對使用兩種語言授課,也有很大的個別差異。如果你用外師單獨或是與中師協同授課,英文的使用比例很大可能會接近100%;英文老師來授課也會有很大的機會可以接近全英文,但是學科知識的部分可能就比較難深入和扎實;如果是學科老師來授課,有可能最低的標準是在課室語言方面使用英文,比較好的狀況是老師能使用30%-50%的英文,畢竟要平衡學生的語言理解和不犧牲學科學習,是一件很大的課題。 就目前我自己理解到的中小學公立國小走的方向,是朝向鼓勵台灣的老師能夠漸進式的用越來越多的英文進行各種科目的教學,有些計畫是希望你用考科,有些計畫是希望你從非考科開始,有些給你外師去設計雙語課程,有些規定外師不能去做雙語授課,無論是哪一種,外師都不是永久的解決方案,因為聘請外師很貴,外師也會來來去去不是個穩定的資源,更別提大量聘用外師,平均的品質勢必會被拉低。因此大家要有個認知:外師是階段性來協助雙語教育的,不應該是未來雙語教學的主力。 寫這一篇並不是要貶低外師,我的很多同事都是很棒的教育者,只是希望大家不要只看一個學校的外師多寡、雙語課程多寡來評斷學校的好壞,雙語的未來是要靠優秀的台灣老師來撐起一片天。 要讓雙語教育更有效果,說老實話,無可避免當然小孩的基礎英文能力的確是會有影響的。那家長要如何幫助自己的孩子增進英文的基本能力呢? 我自己是沒有給小孩補習,但是用teach your monster to read、帶讀kids a-s 讓孩子練習phonics(發音拼讀)和sight words(常見字),生活英語的部分我目前有給小傑使用Lingumi,裡面的互動遊戲和同學互動讓小傑沒有壓力的一邊學習一邊複習,雙管齊下的情況,讓兩兄弟對英文目前一直都有保持學習的動力,我就一直可以安心的不用送他們出去補習英文。 我們這些大人的責任,其實不是把學英文這件事情用錢解決或是完全交給老師們,而是盡量鼓勵孩子,也在洽當的時機可以跟孩子進行一些英文的互動。我們如果無法用英文對話,也可以在路上或是剛好遇到一些英文標示的時候,跟孩子一起學習,讓他們習慣會去注意周遭的英文,讓他們習慣對語言的好奇,甚至跟他們一起觀看、搜尋外國的資訊、影片,久而久之,你會發現孩子的英文教室是其實整個世界。

2030雙語國家政策, 就國家發展, 當然是正面給與肯定! 但我期望的雙語學習, 不要只是淪為"學科", 而是真的能變成一種基本能力 不然辛苦的還是學子們 那國家願意從學校開始執行雙語政策 某部分也協助了家庭資源不豐富的孩子,有了接觸英文的機會, 而不是等到上國中才開始 提升英文能力的好處, 在於可以出國拓展國際視野時, 不會因為"語言不通"成為一個障礙 英文是目前最普遍的國際語言 另外也有研究說, bilingual使用者,老人失智比例較低 Lingumi這個APP程式, 讓小小孩能從遊戲中接觸英文 讓小孩覺得學習英文從遊戲中開始

從小開始 融入雙語, 讓語言不再是生活中的絆腳石,每天 口語5分鐘, 讓小孩自然而然的習慣, 而不是在為學校的課業而努力學習。

孩子要進幼兒園時才知道: 幼兒園不能有全天/半天或分科英語課程(而且聘請外籍老師是違法行為,因為幼兒園教師必須要通過教師檢定,而大多數的外籍老師不懂中文,當然也無法通過檢定...) 接下來要進入小學,一二年級要和小朋友一起開口學英語~沉浸英語生活...是玩而不是敎英語/ 三年級才會進入考試XD 重點是2030 年雙語國家政策~小朋友也要邁入高中!!! 學校需要更多外師(希望同時能重"質")...不曉得屆時我們人會在哪@@ 總之是語言從小接觸 / 開心學習><

希望孩子英文學習環境可以更好 讓語言成為日常生活的一種習慣 而不是死背的學習

無論哪個政黨,一定都會把好的,對的政策給搞到四不像。單就雙語來說,太多基礎問題要解決,師資就是一大考驗,老師本身英文都不好了,這會影響多少代子孫啊啊啊啊啊

對於未來2030雙語國家,我認為讓幼兒就開始學習英語是必需的,因為語言的學習是越早啟蒙越好!但是這也要看政府的執行政策,才能避免造成反效果,例如:英語成績在國小?年級前不需採計在校成績,以免造成家長過度為了成績而給孩子補習,讓孩子反而因為壓力而失去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我認為幼兒的第二語言學習,應該要在一個快樂而且輕鬆的氛圍下學習,著重日常生活的口說、設計有趣的英語遊戲、簡單的英語故事、歌謠來讓幼兒主動喜歡學習英語,才是2030雙語國家教育應該努力執行的重點!

雙語政策很不錯的構想,更重要的是營造許多雙語的環境,耳濡目染比較實際...

在這科技發達、交通便利的地球村, 越來越多狀況對於英文已是必要性的。 還子目前就讀公立幼兒園,公立政策就是不能交導任何語言, 只能以生活自理上課。 其實很多時候,淺移默化的教學方式,真的能讓孩子更容易接受。 簡單的在生活中加入一些英文單字的對話, 孩子的學習力很強的。 對於現行 2030 年雙語國家政策是希望把握孩子學英文的黃金時期。 我覺得很肯定,但孩子等不了9年。 學習環境真的很重要。 希望能透過邊玩邊學的方式讓孩子引起興趣! (有大大的感覺到,因為太晚讓孩子接觸英文,他已經出現排斥的現像,最大的明顯就是因為他很喜歡看書,但當我念英文的時候,他會要求我不要念英文,因為他都聽不懂!)

本身在銀行工作,一直都知道政府有個2030年雙語國家政策,原本沒有什麼感覺,但隨著金管會開始要求銀行的網銀要有雙語、臨櫃使用的表單也要有雙語、官網也要有雙語,每年的刊物年報、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等等都需要有中英文版,甚至現在金融研訓院還開辦了櫃檯英文用語及會話實戰班,可以說是各個機關都為達成這件事做了相對應的措施。 這個政策,對我們的小孩其實也都間接影響。許多媽咪可能會選擇讀雙語幼兒園,不要輸在起跑點,但對我來說幼兒園的生活應該是著重在生活常規的養成,英語的部分則是培養他的興趣。所以我選擇了Lingumi app,目前已經不間斷的上了二個月,透過有趣的互動課程,小孩已經會說出課程中常見的句子,日常生活中也會不經意的說出認識的單字,真的很推薦沒有任何英文基礎的媽咪可以試試,螺旋式的教學方式可以不斷複習增強他們的記憶,再加上Lingumi還有Line、IG不斷提供許多線下或額外的互動教材,可以有非常多元的學習!

其實自己本身也是媽媽從小就讓我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英文,一直到國中、大學都在接觸英文,學英文的時間可以說很長很久,但是總覺得每次有需要「說」的時候,好像又都說不太出來,覺得不夠順講不好,其實應該不是英語能力不好,而是「環境」讓我們沒有使用英語的習慣。 雙語是一種國際趨勢,以前學生時代可能為了考試只有在學校學,之後不再學習英語後也不使用。現在政府要推動2030年雙語國家政策我讚成越小融入越好,應該要加強環境這一環,讓說英文變成生活化,從小開始自然而然變成第二個母語的概念,我們從小呀呀學語也是從說話開始,強化英語口說練習及聽力,其實就跟Lingumi的主旨一樣,為學齡前兒童提供良好的學習體驗,透過日常生活的練習將英語生活,但要怎麼塑造一個完善的英語的環境,是政府政策必須努力的,學校環境、課綱、師資等很多面項要配合完善。 現在女兒三歲,目前學習口說的方式是之前看過文章分享過:建立一個家庭英文例行公事的方式學英文,讓學習英文變成在你家庭裡的一個例行公事。所以我選了女兒最配合的一個時間,好像睡前故事的概念,每天睡前都會看Lingumi看個10-15分鐘,她每天也都期待這個時刻,有時候還會把遊戲時間當作獎例多看一下才捨得去睡。


Tammy
社群內容管理

探索更多部落格文章

探索更多部落格文章

開啟您的學習旅程

立即註冊,免費與孩子一同試用5堂課程。

謝謝 您的資訊已送出 請收信或直接下載註冊後就可以上課囉
Oops! 好像那裡出錯了再試一次看看?
Thank you! Your submission has been received!
Oops! Something went wrong while submitting the 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