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聽歌學英文?五種傳統迷思,你中哪幾個?

學英文的傳統方法:聽音樂、唱兒歌和認字,但這些真的有效嗎?


學英文的方法五花八門,雖然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卻也讓家長頭痛、無所適從,傳統觀念家長認為「放英文歌常常聽就好!」「學英文是有錢人家的權利」「英文當然是外國人教~」「中文學好再學英文」「電子產品真的好嗎?」這些問題,到底有沒有標準答案?讓 Lingumi 幼兒英語師資團隊幫你大解密。

看完100種理想爸媽 教孩子學英文的五種爸媽 影片,我們也彙整了所有爸媽對幼兒學英語常見的迷思,這些常見的迷思可分為五大類:



*金玉滿堂型:花費越多★效果越好★

這類型的父母在兒童學英文過程中,投入大量金錢找家教、學校、帶孩子出國,深信貴族學校等於成效彰顯,卻忽略了學校的教育方式適不適合自己的孩子?教材是否符合程度,內容是否引發孩子思考和興趣?

一旦你踏入「花錢=成效」的陷阱,又不懂的選擇優良的教材,相信你的心理陰影面積會跟花費的金額一樣。為了不讓花出去的錢如滔滔江水一去不復返,你也會開始產生以下無限循環:積極消費購入昂貴資源→怕浪費逼迫小孩學習→無論孩子學不學→積極購入不同的昂貴教材(回到起點),過程也讓家長跟幼兒關係緊張、負擔過重,家長也容易產生「兒童學英文屬於有錢人家的機會」刻板印象。


破除迷思:

孩子的學習效果不應以「費用高低」作為指標。

應先以孩子的年紀和敏感期,選擇適合他們的教材,市面上的英文教材琳瑯滿目,學英文不再是有錢人的專利。與其煩惱學英文要花多少錢,不如先審核「優良的學習品質」、「適合兒童的學習方法」以及「自己花多少時間陪伴孩子」

▻延伸閱讀:學英文為有錢人家的權利?學英文到底要花多少錢?


*木已成舟型:觀念傳統-消極-雙重標準

「中文都講不好還學英文?」傳統的家長對學習有很多框架、擔憂,給「學習」貼上許多標籤,像是:兒童學外語會讓母語退步,太早學英文會語言混淆,自己英文不夠好就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學習最好使用傳統方式,科技產品(3C)學習只會傷害孩子。


破除迷思1:

嬰兒自出生就能分辨不同語言的音頻,持續地多語言刺激能讓嬰兒發展出多母語能力,而6歲之前是第二語言吸收的黃金關鍵時期。近年來也有許多研究支持第二語言的習得不會造成語言的混淆,也不會減緩母語的學習速度,加拿大 Concordia大學文學博士 Dr. Krista Byers-Heinlein 提出,學習雙語能提升幼兒的社會發展、認知發展和記憶力。

▻延伸閱讀:中文學好再學英文?我的孩子什麼時候應該開始學習第二語言?

破除迷思2:

對自己的英文沒信心沒關係,在學習過程,爸媽的角色應成為孩子的「隊友」共讀共學,除了能一起成長之外,也能和孩子建立優質相處時光。

兒童


破除迷思3:

別急著把3C妖魔化!科技已經成為日常的一部分,與其完全禁止,不如一起使用。美國兒科學會(AAP)指出科技產品的好壞,取決於家長如何引導、兒童如何使用3C、一次使用多久。近年來,學習的媒介越來越多元,互動式學習的成效漸漸提升,也提高兒童對學習的意願,顛覆傳統家長對科技的印象。



*順水推舟型:學習很容易~順其自然、放水流~不用強求~

被動型的佛系家長認為學英文就是準備環境、隨緣、不用教導,家裡英文歌放到最大聲~孩子高興喜歡最重要,但其實孩子跟著哼唱英文歌卻無法活用單字,有沒有理解家長也不曉得。這類型的家長忽視了共學的重要性,甚至認為教學是往後老師的責任。


破除迷思:

具備好家中英文環境之外,家長主動陪伴、鼓勵和引導也很重要,引起孩子對英文的好奇心,進而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

在教育心理學「行為主義理論」(如圖)認為學習是種反覆刺激-練習-反應的過程(補充)不要盲目地播放英文背景音樂,應緩慢地和孩子一起透過共學資源在生活中鼓勵口說活用單字,訓練物件認知舉一反三的能力,培養聽力的理解,配合閱讀書籍(視覺刺激),才能讓孩子真正瞭解語言的含意,並在生活中練習英文。



*十萬火急型:揠苗助長!不能輸在起跑點!!期待過高!

台灣最常見的家長類型,認為學習要嚴謹!要速成!手刀上學!按表操課!這類型的家長多半不了解兒童發展(期待孩子3歲就聽、說、讀、寫樣樣來...)也傾向給孩子填鴨式學習、被動式逼迫學習,反而造成了孩子彈性疲乏、壓力山大,對學習產生恐懼與抗拒。(金玉滿堂型家長一定最想跟你當朋友了!)


破除迷思:

我們知道幼兒的成長是漸進發展,學習也應該採漸進式,先由好玩的遊戲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再慢慢進入主題。

孩子的口語爆發期在2歲,能夠組裝稍微複雜的句子。3歲時手眼協調和小肌肉發展得更精熟,可以開始漸漸鼓勵他們繪畫(寫字的初步練習)。3歲半才會漸漸發展運筆及閱讀行為,4歲孩子能慢慢書寫文字和正式閱讀。當你了解兒童發展後,就能掌握適合孩子的教材和課程。



*西方淨土型:只有外國人才能教外文

我的孩子只跟外籍老師學英文,認為外國臉孔品質保證,只有外國人才會講「正確的說法或口音」,有些家長會指定聘用「美國人」,認為其他國家的口音都「不正統」。

▻延伸閱讀:美國腔vs英國腔哪個好?學英文發音比口音重要!

破除迷思:

在台灣的外籍師資水平參差不齊,外籍人士不等於英文母語人士,英語來自英國,即使是母語人士也未必有教育背景。再者,語言並沒有所謂「正確的說法或口音」,每個地區使用的方言和口音都略有不同,即便都是美國人,也會有不一樣的口音,找到兒童的語言啟蒙老師,陪著孩子共學才是重點。語言是一種溝通工具,聽得懂不同口音,才能跟全世界交流。


面對教育,我們的想法也要解鎖和更新


爸媽有能力改變孩子的學習方法,隨著時代的改變,教育也要順應潮流!家長對教育的許多迷思來自未知,鄰居說、親戚說、朋友說, 不如現在就聽你的孩子開口說。

兒童學英文的旅途中,家長應是神隊友,參與其中、攜手成長。教育本來就是條長遠的路,我們邀請全世界的爸爸媽媽一起加入我們,完成這個長遠的目標。

Lingumi 是英國的Toby老師與團隊打造,從歐洲紅到亞洲,目標是「讓爸媽用平價的成本,在家就可以陪伴小朋友用輕鬆又有效方式學習英語!」2-6歲學齡前孩童的英語入門神器,新潮爸媽的親子共學法寶。


你是哪一種爸媽呢?

Lingumi 幼兒英語

於2015年由來自牛津大學的Toby和倫敦大學學院的電腦科學家Adit創立於英國倫敦,Toby and Adit堅信全世界的兒童都應該有良好的英語教育的機會,但市面上普遍的英語教育法並非是最有效或經濟實惠的,因此奠定了Lingumi的使命—讓全球5億學齡前兒童更有效、有趣並平價的方式來學習説英語。Lingumi 專提供為2-6歲初學英文的幼兒打造的英語學習APP,專注於提升孩子的英文口說能力。孩子能將透過和新同學和Toby老師與家長一起親子共學,您的孩子將能更有自信地說英文。我們擁有全台最大的親子英語育兒社群 提供在地化的中文支援,但讓家長又能享受到來自英國的學習資源與育兒方法。

撰文編輯:Tammy Lin

畢業於英國諾桑比亞大學教育碩士,有多年的蒙特梭利教育經驗及英語教學經驗,在台灣接觸過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學生,抱持著對兒童教育的熱愛,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包容的心,相信提供兒童美好、快樂、自信的學習過程,是成人被賦予的重要使命。

「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一生,也決定他一生。」
-
瑪麗亞•蒙特梭利

Tammy
社群內容管理

探索更多部落格文章

探索更多部落格文章

開啟您的學習旅程

立即註冊,免費與孩子一同試用5堂課程。

謝謝 您的資訊已送出 請收信或直接下載註冊後就可以上課囉
Oops! 好像那裡出錯了再試一次看看?
Thank you! Your submission has been received!
Oops! Something went wrong while submitting the form.